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2.5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olicies

2.5農機政策的變革

2.5.1一九七0年是農機關鍵年


早 年台灣農業人口眾多,為怕農民失業,無人敢提出以機械力取代人力的建言。即使位於高位者亦提出農機無用的論調。所以這段期間的農機官員往往戰戰競競地做 事,真怕做好又不得上意,做壞反而被駡臭頭,有點兩面不是人。他們採用的策略是先以精耕增產需要而補充畜力不易為由,才產生引進機械力來補充畜力不足的考 量,甚至有人提出為未來光復大陸之需要而推行農業機械化的儻論。

曾幾何時,台灣經濟隨著三、四次成功的國家級「四年經濟建設計劃」,使台 灣由農業為主體的經濟邁向工商服務業為骨幹的結構,農業勞力大量湧向工商業或都市,農業實質上已逐漸步入勞力不足與老化的窘境。在這段期間,農業就業人口 由四十年代的60%逐年降低,五十九年後已降至36.7%。

那一年,剛巧國內開始推廣插秧機、聯合收穫機,而國產箱式乾燥機研發成功的一年。這些農機完全以替代人力為主而與畜力無關了。

那一年是台灣推行農業機械化關鍵的一年。

那一年,中央為振興農業與農村,訂定「現階段農村建設綱領」採取一連串有效行政措施;又鑒於確保農村勞力為首要考量,通過實施「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為第一個四年計劃的一年。
那一年,政府累集財富,財政寬鬆,首次由中央撥款直接對農業的投資,乃有現階段農村建設綱領的行政措施。

2.5.2「現階段農村建設綱領」

67 年美國終止中美基金,農復會經費縮減,只能運用極小部分基金孳息提出「現階段農村建設綱領」,逐年編列預算支付農業之發展。此時經濟部下設有農業司,但其 組織規模太小無法勝任,故針對該綱領分別由各領域專家研提方案。農復會時期確實扮演了農業部般的功能,只是無行政指揮權,對各級政府自然無管轄權,不過技 正們都以專家自居,宛如導航者的地位,也倍受相關單位和農漁民們尊重,因此推行業務頗為順遂,比起民主化後的現在更能發揮行政效率。

2.5.3「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拔得頭籌

「加 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四年計劃通過,必須分年提出計畫內容,此時農復會已改制為農發會。在研擬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艱辛的故事。在第一年中約需農機低利貸款 基金三億四千萬元,另加四年農機補助款等需一億元。此時其他各領域的技正專家也相繼提出方案,如土地重劃方案需兩百多億元,水土保持、畜牧業、漁業等所提 預算都幾近天文數字,農復會當局一時不知所措,結果只好以最優先推出「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首先獲得行政院通過。該方案要點摘錄如下﹕

  • 總方針﹕暫以四十五萬公頃耕地為目標,預定於四年內次第達成機械化作業,並運用台灣農業高度集約經營及多季生產作物基礎,按照農業環境與農業產品分布狀況,鼓勵每一區域專業化農產品之發展,並促進區域企業化經營,以提高農業投資效益,增加農民所得。
  • 農機推廣目標﹕預定於四年內共推廣各類農機十二萬台,除以耕耘機為主外,並鼓勵農民大量採用插秧機、聯合收穫機、動力割稻機、切草機等新型農機具。
  • 降低農機成本﹕輔導國內農機製造廠降低生產成本,減低出售價格,提高農機性能及加強辦理保養修理服務。核准進口之製造農機零件比照漁船引擎進口辦法免徵關稅。農機用油亦按漁業用油予以優待,將其差價專戶提存,作為農機推廣費用。
  • 農機資金籌劃﹕估計四年中,共需貸款資金最高額約為新台幣十五億元,除在國內盡量籌措外,擬向國際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國內由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糧食局及農復會等機關分別籌措。
  • 加強農機推廣服務﹕增設鄉鎮農機推廣服務機構,鼓勵民間共同購買農機並舉辦代耕代營業務。同時輔導民間農用航空作業之發展。
  • 加強農機試驗研究與訓練﹕籌設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從事於基本研究與發展適合於台灣之各種農機,並協助台大農業工程系農機研究所及各農機試驗單位,羅致及培養人才與充實設備,其經費由國家科學指導委員會協助,同時加強農民使用機械訓練。
  • 農機與其他農業措施之配合﹕推廣農機時與土地重劃、農田水利、改良技術綜合示範、共同經營等各項措施,相互配合辦理,以收更大效果。
  • 配合農機推廣設置現代化農業經營實驗區﹕依農業環境及農產分布狀況,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各種現代化農業經營實驗區,以推行農機為主,配合其他各項農業改良措施集中改進,作為現代化農業經營之範疇。
  • 推行機構之組設﹕由經濟部、農復會、會同省政府及有關機關組織推行委員會,並由經濟部擔任召集人。

以 上方案中最重要的為籌措資金問題,當年研擬該方案需十五億元,尚且需擬向國際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何況以百億為單位的方案,困難度可想而知。事實上,當年我 們仍為聯合國會員國,政府為此確實向世界銀行提出申請農業機械化資金貸款。據彭技正轉述,世界銀行亦煞有其事地派數位黃、黑、白評估專家來台,他曾奉命陪 同由北到南走一遭,結果好像條件談不攏而作罷。

2.5.4經濟部農業機械化推行小組之設立

為 籌劃及執行上述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經濟部於五十九年四月成立農業機械化推行小組,先後由經濟部張研田次長及楊基銓次長為召集人,聘請經濟部農業司司 長、工業局局長、石油公司總經理、台糖公司總經理、農復會秘書長與植物生產組組長與農業信用組組長、經濟設計委員會、農林廳、糧食局、台大農學院、輔導會 等機關首長為委員,一大票開會決定農業機械化的推行政策。當時彭技正兼任該小組執行秘書,參與各項政策與計劃之研擬與執行。另外,副執行秘書由農業司林炎 歡技正兼任,他有兩位年輕助理王茂剛和陳經幫助,許多推行小組相關庶務都由他們協助處理。農復會則僅有彭技正一人,後來僅聘台大張漢聖講師兼差,別無幫 手。

該方案之執行由五十九年七月起至六十三年六月止整整四年,原計畫中有關農機生產成本與出售價格之降低,農機資金之籌措,推展機耕服務 與試驗研究訓練之加強,農機一貫作業效益等計畫要項均大體上一一付諸實施。不過,原擬籌設之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卻因故未能實現,一直拖許多年以後才設立小規 模的「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簡稱農機研發中心)。

2.5.5「農機研發中心」基金募集經緯

在 「加速推行農機機械化方案」中,原有籌設「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之議,旨在加強農機試驗研究與訓練工作。這是仿效日本訂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時設立農業機 械化研究所(後來擴大為生物系特定產業技術研究推進機構,簡稱生研機構)的想法。不過,推行小組的有些委員認為研究所過分強調基本研究,應將重點放在農機 發展,名稱因此改為「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

當年推行小組本身年度經費主要由經濟部負責籌措,該部份則請中國石油公司負責支應。事實上,農機化方案中也明列中油公司優待農機用油,其差價以專戶提存。當時中油公司胡新南總經理為該小組的委員,每年度研提計畫預算時,他都慨然同意。

但 不知何故,也許是會計年度關係,研提第三年度小組計畫時發覺該小組預算居然多出一千萬元,當時主事的彭技正乃提案:除運用此一千萬元外,另募捐一千萬元, 集資兩千萬元設立農機研發中心的基金。此案獲得委員一致同意,募捐活動於焉開始。此時正逢農機工業的鑽石時段,新台灣農機公司何榮庭董事長率先響應,一口 氣捐出兩百萬元,另加該公司在高雄縣岡山縱貫公路旁兩公頃多土地和兩棟二層樓房為農機研發中心之基地。大地菱農機公司劉頂振董事長允諾捐款一百萬元,其他 規模較小者也踴躍捐款,如三久公司(當時規模很小)林榮郎董事長答應首次捐獻三十九萬元以回應三久之意,令人印象深刻。為留下記錄並感謝熱心捐獻的其他廠 商和機關,名單列舉如下﹕
  • 台灣省農工企業五十萬元,
  • 順光五十萬元,
  • 國華三十萬元,
  • 榮順十萬元,
  • 國際十萬元,
  • 嘉林五萬元,
  • 大田一萬元,
  • 台灣汽車五千元。

廠商以外,土銀、合 庫、糧食局、公賣局、中油、台糖、台北市建設局各五十萬元,農林廳、退輔會各二十萬元、省農會五萬元。首批募捐共得八百九十萬五千元,三十年前能有此募款成 績,已經不錯。

第二批募捐則一直拖到中心於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之時,捐款者有﹕

  • 台銀五十萬元,
  • 野興五十萬元,
  • 佳農二十三萬元,
  • 端翔十萬元,
  • 力達五 萬元,
  • 大發五萬元,
  • 銓原二萬元,
  • 建凱二萬元,
  • 立佳一萬元,
  • 吳維健一萬元。

本階段共募得一百四十九萬元。吳維健是最熱心的農機人,他以個人名義捐獻,著實不易。整個募捐 任務完全由彭添松技正主導,勞苦功高。其中比較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農機公司早期雖為農機業龍頭老大,到六十年代因經營不善,已嚴重陷入財務困難,並開始遣 散人員,此時已無力作捐獻,否則成果當不僅如此。後來農復會改制為農發會,體制萎縮,當時的李崇道秘書長更持反對的意見,使這個募款計畫中傷許多。

據 彭技正回憶說:李秘書長被當下成立許多浮濫的研究中心弄得心煩意亂,無意新起爐灶,而彭的頭頂上司黃正華處長也屢持相反的意見。例如,有一年他依據農機化 方案提出一千萬元補助台大興建農機館並改善設備,這些原來都已談妥的經費,黃正華處長就提出異議,但也提不出反對理由,就是不肯簽字。黃處長霸氣十足在農 復會相當有名,連秘書長也敬畏三分。此案當時李秘書長已經原則上同意,只是希望彭技正私下向黃處長力爭,但黃硬是要經費減為五百萬元。使原可建四樓的寶貴 台大用地僅能蓋二樓,他卻把另外五百萬元挪移給種苗繁殖場興建三層辦公大樓,算是另一種交際的回饋吧。

依據原先規劃,當年一千萬元可在現 在台大農機館址上興建四層的大樓,第四層原則歸農機研發中心使用,減半以後就連建二樓都有問題,原先的計畫因此被打亂,談好歸屬農機研發中心使用的第四層 當然就不翼而飛。但是心中雖有不平,當時五百萬元在也非小數目,棄之可惜,建三層又顯不足。還好當時農工系施嘉昌系主任的協助,乃以此五百萬元為基礎向學 校當局力爭兩百五十萬元為配合款,終於興建了現在的三層農機館大樓。彭技正常說:「雖然不滿意,但尚可接受」,我們則是懷著無魚蝦也好的心。如此,至少當 時的農機組獨立成系後有了農機館作棲身之所,這也是因為農機受到重視後才有可能得到的結果,其間彭技正的努力折衝,也功不可沒;而施主任的鼎力幫忙,聽說 後來也受到水利組同仁不少責難,因為農機系之分出至此底定。回想起來,農機系在四十年代初期,亦即張舉珊當講師的時代,就曾獲得農復會馬技正的支持,興建 了兩層現在的農機二號館,只是該館建築工程費僅二十萬元就建成了二樓,看起來農復會補助台大都是半調子的方式。知武館之興建則是由當時的教務長黃大洲先生 鑑於農機工廠破敗不堪,乃特別編列預算二千萬元改建,成就了目前生機系的根基。不過,台大農機系館址的興建整個過程看來,也算是得天獨厚了。

農機研發中心於七十三年成立以後,由業界、機關、農機同仁等陸續捐獻甚多,如三久、三升、利光、大地菱、建凱、豐洲、益農、鴻伸、萬得富、兩和、佳農、最好、新酉、卓美、農機公會、台北市農會、桃園水利會、台大農機系多位教授等,此是後話。


2.5.6鄉鎮農業機械化推行中心之興衰

農 業機械與其他領域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需求季節性且又密集使用,而其操作人多為非技術人員。因此,操作人的事前訓練至為重要,並且要學會農機故障時的緊急 處理方法。換言之,有效利用農機必須做好售前、售後服務工作。為落實此項工作,農復會時期曾於五十五年開始補助農林廳輔導地方鄉鎮農會或公所設置「鄉鎮農 業機械化推行中心」(簡稱鄉鎮農機中心)。在該計畫項下在各鄉鎮設立農機修護站,每處可雇用兩名技術人員,每人並有一台100cc機車,以便機動地為農民 服務,同時訓練農民使用與保養農機的方法。

在是項計畫下,農機中心人員由農復會計畫雇用,附屬於當地農會。由於他們勤走基層,頗受農民的 喜愛,因而更增強農民對農會的向心力。宜蘭縣壯圍鄉農會因設農機中心後其信用部存款大增,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由於農機中心技術人員待遇遠較農會編制內 人員為優(月薪一千八百元),故有不少人由農會單位跳槽投入農機中心工作行列。因此,招考時競爭者眾,曾有召募二十人竟然有四百人報考,相當踴躍。

由 於此項措施間接培養了不少農機技術人才,隨著國內農機工業的興起,這些人才後來都轉為民間所用。有些人得到技術後,自立門戶,是為國內「農機行」之濫觴。 更有自行創業,從事農機製造業者,如朴子農機中心技術人員邱德旺君在當地創立亦祥企業公司,成為國內水稻育苗機械製造之翹楚。

農機中心之設置在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計畫下推展迅速,至六十七年時約有五十鄉鎮設立。然而由於國內各農機廠商為爭取顧客自行加強在各地設置售後服務與代銷據點後,這種公營的農機中心逐漸式微,大部份的農會都將此項業務作不同的歸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