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5.6 The Structure of Plow

5.6犁之結構

圖5.3為典型板犁之外觀。這是以利 用犁鏟與犁刀輪將土方自地面切出,然後利用犁土板進行翻轉的工具。就構造而言,板犁具有下列部份:犁體、犁刀、前犁、導輪及犁轅等,其應用依實際需求而 定。圖5.3所示為單犁底犁耕寬度10”,犁轅間隙為14”,切土輪直徑為9”可調節耕深。



犁體(Plow body)為犁之主體,由犁鏟、犁鐴及地側板組合而成。犁鏟多呈梯形,其鏟尖可穿入土中,再用側邊之鏟刃將土方水平切割。當土方被抬起時會產生撕裂使土方在垂直方向與鄰土分離,有些則配合犁刀或犁刀輪進行垂直切割,使土方外觀更為平整。

犁鐴(Moldboard)則是緊鄰於犁鏟之後,專司翻土之功能,依土壤性質及用途之不同,外觀具有不同曲面及形狀。就其曲面而言,可以分為圓筒型、扭轉型及泛用型。

圓筒型為切取圓筒之一部份構成,每一部之曲率均相同。圓筒中心軸與前進方向之傾向角約為50-60度。犁鏟與犁鐴對地則形成約30度陡角,造成土方易破碎,較適砂質土使用,由於犁鐴長度短,或稱為再墾犁。

扭轉型則自犁鐴連接處起其曲率越往後面時越大,形成螺旋面。這種型式對土方具反轉作用,初時反轉較慢,後期強制翻轉。如此土方較完整,不易碎裂,因而可形成連續土條,並完全翻轉。配合此曲面,其犁鐴之長度較長,甚至另加延長板,或稱為新墾犁。

泛用型曲面則介於圓筒型與扭轉型之間,適合於水分高之土壤,此犁又稱為泛用犁。若需使用於黏重土壤者,為減少其與土方間之磨阻力,有製成板條型者,稱為條型犁。

地 側板(Landslide)位於犁體底旁側之一塊細長鋼板,鍜接於鏟尖,以螺栓鎖定於犁鐴及犁柱上,兼有犁床之功能。地側板為保持行進方向正直之導引,兼 支撐犁體所受土壤之側壓力。側板高度高者(15-20cm)用於深耕,低者(<10cm)則用於淺耕。地側板之末端則稱為犁踵(Plow heel)。為防止腐蝕,犁踵常以鋼板保護。

其次有關犁體之最重要者為犁體對土壤間之吸引問題。圖5.4所示為將犁放在平面上時,在其地側板下面與側面及犁尖處均與平面留些間隙,以期犁體作業時,犁尖能受壓力作用而維持板犁之適當耕深及耕寬之微調。此統稱為犁吸引值(Plow suction),分述如下:

  • 1. 垂直吸引或下部吸引(Vertical suction):在地側板下面,有助於將犁火吸引入土,並防止犁體之上下飄移變動,其值約為4-13mm。
  • 2. 水平吸引或側邊吸引(Horizontal suction ):在地側板側面,間隙約4-12mm,可以穩定犁的前進方面,並保持一定耕寬。
  • 3. 犁鏟吸引(Share suction):在犁鏟刀緣下面約5mm的間隙,使切割土方容易使力。




犁 刀(Coulter)為一垂向切土之刀,在土方被抬起前先以此刀切離,使土條保持方正,犁溝平整。犁刀有時以切盤取代,或稱為犁刀輪,可以利用其轉動過程 將土方切斷,極適合於草根較多之土地。一般之熟田並不一定需要加裝犁刀或犁刀輪,但阻力較大之新墾地、草原地或重黏地等之犁耕,則需要此類裝置,有時圓盤 之刀緣亦作成鋸齒狀,以利切割。通常安裝於犁轅前方約13-20cm,可以調節其位置。犁刀及犁刀輪之阻力以總牽引力之1/8為佳。

前犁 (Front plow)是在犁體之前方另加裝一具小型犁體,以作前導犁耕。雜草叢生之土地進行犁耕時,可先利用此種前犁將地表面予以淺耕,使耕起之雜草翻覆於已犁過之 犁溝中,然後再用經主犁所翻起之土方加以埋沒,以防其再生。此種犁又稱副犁或補助犁,其犁尖應在犁尖之上方,往前約10-16cm之距離,其耕深為38- 56cm。對整個犁體而言,稱為二段耕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