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5.7 The Plow Characterics

5.7犁的特性

5.7.1 楔形理論

犁鏟或犁體曲面上與前進方向間之關係可如圖4.5所示。令y軸為犁體之前進方向,並以此構成立體之三個軸向,並取一四面體oabc。由其abc之面與xyz三個軸構成之角度分別為α(與y軸)、β(與x軸)、γ(x-y面)。由此三個角度犁鏟對土方之切割具有楔的作用(Wedge action),依序分別為耕起角α、翻土角β及切斷角γ。三個角度同時作用即可將土方耕起、切斷及翻轉,成為犁具之特性(圖5.6)。表5.1所示為不同土壤與犁曲面特性間之關係:





表5.1 不同土壤與犁曲面特性間之關係
土壤性質 耕起角α 翻土角β 切斷角γ 犁體曲面 翻土板寬比 碎土  用途
     13-25   35-55  30-50
-------------------------------------------------------------------------
砂質土   大    大     大   圓筒型  0.7-0.8   大  再墾用
壤土    中    中     中   泛用型  0.8-1.0  中   泛用
重黏土   小    小     小   扭轉型  1.0-1.3   小  新墾用
-------------------------------------------------------------------------


5.7.2犁的阻力

圖5.7犁板作業時,所受之土壤阻力R可分為三個相互垂直的分向力,即犁耕水平方向Z,側分力S,垂向分力V。Z相當於水平阻力,亦即牽引力需要抗衡的阻力。設水平阻力為ZL,犁底側面及底面與土壤之摩擦力SW、VW,其關係為:

ZL=A+SW+VW




設地面板與土壤間之摩擦係數為μ,則:

SW=μS=μZtanθs
Vv=μV=μZtanθv

在總牽引力中切削土方約佔45%;翻土佔34% ;而使犁前進所需之力佔21%。在利用曳引機或尾輪支持犁重或垂直阻力時,後項之垂向力成極小值。但整個水平阻力,ZL變為:

ZL=Z[1+μ(Ztanθs+tanθv]

比阻力(Specific resistance)為每單位截面積之水平阻力,其值與耕耘速度V之開方成正比。設耕耘速度為一單位(1m/s)時之比阻力為z0,則寬度為b高度(耕深)為h之土方所遭到之阻力ZL應為:

ZL=V1/2.z0.b.h[1+μ(Z.tanθs+tanθv]  [W]

其所需之耕耘動力D[W]為阻力與速度之乘積,即:

D=ZLV=V3/2z0bh[1+μ(Ztanθs+tanθv]  [W]

表5.2為不同土壤之比阻力與摩擦係數

土壤種類   比阻力  摩擦係數
  kgf/cm²(N/cm²)    μ
------------------------------------------
砂土    0.20-0.32(2.0-3.2)    0.364
砂質壤土   0.23-0.35(2.3-3.5)   0.425
壤土    0.25-0.40(2.5-4.0)    0.466
黏質壤土   0.30-0.50(3.0-5.0)    0.520
重黏土    0.35-0.60(3.5-6.0)   0.577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