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Chapter 3. The Farm Power

第三章 農業動力之演變

本文作者
台大生物產業機械工學學系

馮丁樹教授(退休)

3.1人、畜力時代


利用風力抽水


利用水力抽水灌溉


農 業動力包括人力、畜力、風力、水力、電力及熱力。風力、水力之利用屬於地域性動力,使用受限制,電力則可能由風力、水力或熱力轉換而來,屬固定型作業之動 力。就田間移動式動力而言,人力、畜力及熱力是農業之主要動力源。人力是一種複雜度高的力源,可操作控制,亦可直接工作,但持久性及力道均有限制,其動力 僅及0.06馬力左右。

畜力伴隨農業耕作數千年,除牽引外,可以作負載及踏行的工作(圖2.1)。以牛馬而言,其動力約為2/3馬力。其拉力約為其重量之十分之一,牽引速度方面,馬每秒約一公尺;牛則按步就班,僅0.6公尺。



利用水力抽水灌溉農田



利用畜力汲水




牛畜作為農業動力實際上並不經濟。就台灣地區而言,一年中僅能耕作45-65天,卻需養飼365天,並不划算。但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牛畜對農業的永續,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而若因其過去的貢獻而不食今日之牛肉,則是有點矯枉過正矣。



3.2耕耘機的使用

典型的農業動力為耕耘機與曳引機,前者為模仿耕牛拖帶犁具,兩輪行走,人步行於後的操作方式,動力約在6-15馬力之間(圖2.2);後者為四輪行進,可拖帶各種農具及作業機械,人坐在上面,操作較為舒適,其動力自20至200馬力不等。





耕 耘機係於民國44年自美國引進「快樂農夫號」,其後國內有多家廠商開始自行製造。其中如中國農機、新台灣及大地菱等並引進日本的技術,一方面加大馬力,一 方面將迴轉式耕耘刀搭配一起,犁田整地一次完成。其使用方式必須與作業部相搭配,以進行犁田、碎土、作畦及中耕除草之工作,其方式如下:

  • 換裝不同車輪(如鐵輪)及加裝犁或耕耘刀可作為犁耕、碎土、整平、中耕除草、作畦、培土、刈草、除麥株、挖甘藷花生及搬運工作。
  • 與農具結合一體時可作中耕除草、碎土及果園淺耕之作業。
  • 利用其動力分頭可進行抽水、噴藥、切碎及脫穀等工作。

一般之耕耘機以兩輪行走,操作者步行於後。多以柴油引擎為動力。依其推進方式,可分為車輪式、鏈軌或履帶式及耕具行進式。目前耕耘機有小型化之趨勢,成為中耕管理機。主要因其輕便,可作為一般菜園或花圃中耕除草之用。

沒有留言: